从各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看,A股光伏板块2012年依旧接续2011年的亏声一片,光伏行业要真正走出阴霾仍有漫长的道路。
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我国一直以来尽管光伏组件产能很大,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没有话语权,此次准入条件对技术改进和研发作出具体要求,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六是认真推进节能环保产业3大重点工程的实施,开展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开展工业绿色转型工程科技对策和重大工程技术创新工程研究,培育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
二是扎实推进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提升,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强企业节能管理,强化重点行业指导。五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选择确定1~2个行业,重点突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问题,加强资源再生利用行业准入管理,开展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内燃机、机床、电机等再制造示范工程。未来分布式发电补贴形式基本确定为:自发自用部分,有额外的度电补贴。据悉,工信部近日或将发布《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条件》,该准入条件对企业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出货情况、专利数量等各个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范围囊括了硅棒、硅片、电池、晶体硅组件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同时,依据准入条件要求未达标的企业,金融机构不得向其提供贷款和其它形式的授信支持,产品出口不得享受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在国内应用不得享受相关补贴。
四是深化节水型企业建设,制定和发布高耗水工艺技术淘汰目录、国家鼓励的重点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继续推进节水约束机制探索。至于补贴,如海更希望度电补贴及早落地,金太阳工程将小项目挡在门外,其实小项目更需要补贴,大型电站因成本优势,反而更易生存,国外的做法也是补贴倾向小项目。规模化应用后,首先建设成本是很高的,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怎么运营也要摸索经验。
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亦存在系统控制难度较高,技术门槛较高等问题。不过,光伏、风电等产业发展至今,始终存在着成本过高、无法大规模应用等问题。中控太阳能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此外,公司从聚光集热系统、蓄热系统到发电系统关键装备的全国产化工艺设计、制造能力以及通过一期10兆瓦工程积累的丰富的工程及运营维护经验,都极大地降低了电站的建造成本以及电站运营成本。
日前,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营的光热发电站(ConcentratingSolarPower,以下简称CSP)落成,让这一领域的前景渐显清晰。不过,这对于光热发电而言,显然不够,国家对于光热的补贴细则还没有出来,没有明确的上网电价,企业光热发电只能是发1度电亏1度。
事实上,对于迟迟未出的上网电价,地方政府亦在观望之中,我们也在等待国家的电价补贴,也困惑什么样的电价最合理,国家也在考虑给多少电价合适。海西州能源局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易代新表示。企业必须要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国内对技术的研究还是不太成熟,补贴政策亦不明确,问题很多。光热也是刚刚才出来,我们的发电成本肯定要比光伏刚出来的时候低,而且要低不少。
也正因此,各种新能源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期待对于号称首个商业化运行的CSP电站,中控太阳能相关人士则表示,国内虽有多个光热发电项目开建,但没有大规模的企业化运作的电站建成,而我们的电站一期已建成,且将来要发电,卖给电网。然而,悬而未决的上网电价,不仅让众多企业踟蹰不前,亦让上述CSP电站颇为尴尬。在距离德令哈市以西约7公里处,一片开阔平坦的戈壁荒漠上,两座蓝色的巨塔赫然矗立,每座塔下面都环绕着一排排用于反射太阳光的定日镜,这些镜子整齐排列在太阳下微微闪光,蔚为壮观。
不过,易代新认为,现在计算项目的发电成本为时尚早,中控太阳能给出的大体数字是18000元/千瓦时,这还不包括后面的运营成本,而在项目前期的可研报告中,它要保本是1度电1.26元,只有等项目全部建成并运营后才能有结果。海西州能源局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易代新表示。
中控太阳能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不过,这对于光热发电而言,显然不够,国家对于光热的补贴细则还没有出来,没有明确的上网电价,企业光热发电只能是发1度电亏1度。
整个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1.2亿度,相当于5万余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国际上带2小时储热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单位造价普遍在25000元/千瓦时以上,但公司选择小面积定日镜作为聚光系统的核心部件,极大地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工程实施成本以及电站维护成本。由于是在德令哈地区,还要考虑高原降耗的问题。对此,林伯强则向记者表示,技术进步是一个过程,基本上还是电价问题和政策补贴的问题,这才是最关键的。目前国家一直在密集地出台扶持太阳能政策,相信不久会有好消息出来。对此,上述中控太阳能人士亦表示,上网电价还没有最终敲定,新能源上网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电网给的钱,是按照火电脱硫的电价,另一部分是政府给的补贴,两部分加起来才是发电的钱,但政府的补贴并没有下来。
据记者了解,上述电站占地3.3平方公里,电站一期项目在2012年12月28日完成汽轮发电机组等设备安装调试后,已具备并网发电条件。据记者了解,塔式光热发电站具有聚集点温度高,热损失小,系统效率高等优点,可采用多种工作介质,如水蒸汽、熔盐等,储热能力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而光热发电,作为一种相对慢热的新能源形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甚至可能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在易代新看来,光热的发展同样依赖于国家的政策和扶持,如果国家要出台有关光热的明晰政策,电价也有明确的说法,光热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此外,公司从聚光集热系统、蓄热系统到发电系统关键装备的全国产化工艺设计、制造能力以及通过一期10兆瓦工程积累的丰富的工程及运营维护经验,都极大地降低了电站的建造成本以及电站运营成本。
中控太阳能回复的材料还称,塔式光热发电站的关键技术在于聚光、集热、蓄热几大系统,最后的发电系统则和火电是一样的,而最核心的技术,就是聚光部分整个太阳能镜场的控制技术,关键设备是定日镜和定日镜的控制系统,而这个控制系统是我们自己生产。不过,该人士表示,但从行业长远来看,光热很有优势。不过,该人士表示,参照光伏、风电、生物发电的发展,国家会慢慢形成一个标杆的电价,而我们电站的意义就在于,不等核定电价,我们先弄,弄完了之后再看。我们的关键设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和产业化。
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亦存在系统控制难度较高,技术门槛较高等问题。[page]政府补贴细则未公布事实上,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视,光热发电产业发展迅猛,已然成为国内资本和企业争相追逐的投资热点。
对于上述项目,中控太阳能在回复记者的书面采访中表示。事实上,光伏电站发展初期,发改委对上海崇明岛光伏项目和内蒙古鄂尔多斯聚光光伏项目的批复电价均在4元/千瓦时以上。
中控太阳能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也正因此,各种新能源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期待。
这里是中控太阳能子公司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中控太阳能)投资2.1亿元建设的50兆瓦塔式光热发电站(一期10兆瓦)项目,亦是国内首座商业化运行的CSP电站。中控太阳能已经掌握塔式热发电系统主要环节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了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能力,具备规模推广的条件。光热也是刚刚才出来,我们的发电成本肯定要比光伏刚出来的时候低,而且要低不少。企业必须要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国内对技术的研究还是不太成熟,补贴政策亦不明确,问题很多。
除了聚光系统的核心设备,中控太阳能回复的材料还透露,热力系统的设备由杭锅股份参设计和制造,而发电系统的汽轮机则由杭汽轮B生产,两者均为中控太阳能的参股股东。对此,中控太阳能的书面回复亦表示,现阶段太阳能热发电设备制造未到达规模经济,因而造成初始投资成本和单位发电成本高于火电、水电。
[page]完全商业化尚需时日除了上网电价的掣肘外,因光热发电仍然面临成本和技术两道障碍,业内普遍认为,上述CSP电站离真正的商业化运营尚需时日。随着空气质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传统能源正遭受越来越频繁的质疑。
对于上网电价,我们也在向国家相关部委汇报,正在争取。易代新表示,不过光热才刚出来进,一切还是要向前看。